伴随技术进步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,“产能过剩”在世界范围内已普遍存在。曲道奎指,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逆转,传统製造的刚性生产线及大批量生产已无法满足市场,个性化、定製化时代要求生产设备向柔性、智能转变。
此外,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现在的产物生命周期越来越短,“过去建一条生产线,生产个叁五年,在经济效益上合得来。而现在可能几个月就要更新换代,这时刚性生产线弊端就显露无遗。”曲道奎说,智能製造则不然,伴随产物升级,可能只需要调整软件系统和工艺即可。
事实上,源于市场供求关系改变、产物生命周期缩短这两大因素,“智能製造”已是公司必然选择。受益于中国的滨辞罢(物联网)、础滨(人工智能)、机器人等迅猛发展,“智能製造”已由不可能变为可能。
“说到底,其实公司最不希望变革,因为它要面对太多不可预料的因素,但现在是市场变化、技术革新、同行竞争在倒逼公司要改变它固有的生产模式。”曲道奎直言,在某些方面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于人工,而价格也越来越低,这就导致了‘机器换人’时代的来临。”
曲道奎坦言,中国机器人产业相较国外有一大特点:既有能与世界顶尖公司媲美的民族公司,也有“接地气”的中小公司。
“中国约有九成的机器人公司选择走低成本、满世界‘攒’东西的路线。随着近几年机器人概念热炒,整个行业的公司数从过去几十家蹿升到几千家。”曲道奎对此亦持包容态度,“这就好比自然生态中,既要有整片森林,也需要灌木和小草。”机器人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度高、人才密集度高、资本密集度高这典型的“叁高”特点,未来需要民族公司带动它们共同发展,以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。